原发性与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多种病因都可能引发的疾病,或者说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大多数是受到遗传背景、日常生活方式、社会环境和年龄本身的影响,很难说清楚具体哪个为主,就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也有小部分高血压是因为某种疾病引起的,比如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甲状腺功能亢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等等,这种找得到确切病因的高血压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在所有的高血压患者中,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占了5%-10%。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则更为普遍,大约占了30%-50%。什么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是体内一种激素,由肾上腺分泌。正常分泌时可以调节人体内水、钠的代谢。醛固酮分泌过多时则会抑制肾素分泌,不但引起高血压,还容易引起心肌肥厚、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对于血压较高或难以控制、40岁以前发病、伴有低血钾、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肾上腺发现有增生或结节的高血压患者,存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有必要做醛固酮、肾素的检测。对于上述两个指标的结果,不能简单地根据化验单上的参考值判断是否异常。需要有经验的心血管、内分泌或高血压专科医生进行仔细分析。门诊初步检测发现异常的,还需要进一步做确诊实验,以便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根治的机会有多少?
一旦确诊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就要找醛固酮的来源,看看有没有手术机会,是否能够得到根治。在所有PA患者中,有60%是找不到确切来源的,属于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没有手术根治机会。另外40%则是因为某一侧肾上腺增生、结节或肿瘤所致,一旦诊断明确,有望借助外科手术切除,使醛固酮、血压明显下降,原本下降的血钾、肾素上升,大大改善今后的临床预期。服用高血压药物是“对症治疗”,去除引起高血压的根本原因则是“对因治疗”。除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动脉狭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等这些继发性高血压能够确诊的话,都能够进行对因治疗。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相比,往往更有效,也更能降低今后的心血管病风险。总结
毕竟高血压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疾病,原发因素、继发因素也可能混杂在一起。高血压就诊时需要综合评估各种心血管相关的危险因素,认真排查对血压有影响的继发因素。找不到继发因素时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规律服药治疗、定期监测血压是正确的选择。
-END-
需要更多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请扫描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