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高血压会导致卒中、冠心病,但是高血压也是导致心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好好控制血压,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引发心衰:
01血压严重升高,可使心脏收缩时所遇到的阻力显著增加,在短时间内迅速引起急性左心衰竭,后者若不能及时治疗,死亡率非常高。
02长期高血压可以导致左心室肥厚,心室壁变得僵硬,这会显著影响心脏的舒张功能,进而导致心衰的发生。
03常年高血压控制不良,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后者是导致心衰的最为常见的机制。
国外研究资料显示,心衰发生的归因风险中以高血压最高,超过了心肌梗死、冠心病和糖尿病。且依照血压的水平分层分析,/mmHg血压水平的患者,其慢性心衰的终身风险是血压/90mmHg患者的2倍。
可以看出,血压水平越高的患者其慢性心力衰竭的终身风险越高。因此,控制高血压对心衰的防治非常重要。
心衰患者如何控制高血压?●○高血压虽然可以显著增加心衰的发病风险,但只要长期坚持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满意的水平,就可以大大降低心衰的发生率。
因此预防高血压、治疗高血压是预防心衰的关键举措。血压控制的具体举措如下:
01高血压本身也能加速动脉硬化进程,使冠心病发病危险性增高,而后者是心衰的另一重要基础病因。
因此,为预防或延缓心衰发生,必须纠正高血压病人伴随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生活方式、肥胖、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02严格、长期、有效控制血压,是延缓和预防心功能不全和心衰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前提。
所谓有效控制血压,是指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手段,将血压控制达标,即收缩压/舒张压≤/90毫米汞柱。
近期,来医院心脏中心的心脏病学研究团队认为:对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患者,将收缩期血压控制在~mmHg预后最佳,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都不好!
降血压是终身治疗,有很多没有控制好血压的病人是在多年后查体时才发现心脏已经扩大。
03定期到专科门诊检查:由于在心衰代偿期,症状可以十分隐蔽或不典型,而在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心功能减退已相当严重。
因此,尽早检出症状性和无症状性心功能障碍,并进行准确的临床评估并及时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病人应定期至专科门诊进行全面检查,了解自己的血压控制情况、伴随的其他心血管高危因素或疾病,并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这对预防和延缓心衰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04药物治疗:RAS系统抑制剂在高血压合并心衰治疗中优势突出,经临床验证,在众多降压药物中,其凭借其强效平稳降压的优势,获得了各国高血压治疗指南的一致推荐。
目前有很多国家已经将高血压合并心衰列为该类药物的治疗范围。传统用于高血压合并心衰的药物有培哚普利、贝那普利,氯沙坦、缬沙坦等。此外奥美沙坦、沙库巴曲缬沙坦等药物在治疗心衰的同时也能有效的控制血压。
控制血压是改善心衰患者预后,预防与高血压有关的并发症的重要举措。因此专家建议更早、更积极地控制血压,以降低心衰发病率及其相关死亡率。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