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高血压发病原因 > 发病原因 > 高血压诊疗中常见的认识误区

高血压诊疗中常见的认识误区

发布时间:2018-8-31 11:31:54   点击数:

高血压诊疗中常见的认识误区

作者:黄磊

1.长期服用降压药有害身体健康:错。

解答: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我国人群的第二大危险因素,患病人数已逾2.7亿人。在我国人口死亡原因中,心脑血管疾病继恶性肿瘤之后居第二位。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因素,可见高血压的危害极大。服药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总体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尽管高血压危害极大,但可预防和可控制,良好的血压控制,可使卒中风险下降40%左右,心梗风险降低25%左右,心力衰竭风险降低50%,降压治疗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年部分地区居民排名前三的疾病死亡专率及死因构成

城市

农村

死亡原因

死亡专率(1/)

构成(%)

死亡原因

死亡专率(1/)

构成(%)

恶性肿瘤

.04

25.97

脑血管病

.00

23.18

心脏病

.99

23.20

恶性肿瘤

.22

23.06

脑血管病

.48

20.52

心脏病

.15

22.76

关于药物的毒副作用,所有的药物都是经过严格的筛查,而且做过病理药理和毒理的实验。在应用过程当中,应该是非常安全的。当然药物也有一定的不良的反应,这些不良反应,有个体的差异,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出现。有些人出现了某些药物不良反应,如果是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可以进行用药。如果不能耐受,这时候必须得把这个药物停掉,医生综合考虑,可以换用其他不良反应轻微、能够耐受的药物。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年定期进行一到两次体检,进行包括肝肾功能在内的全面检查。如果血压长期居高不下,给心脑血管带来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因此,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的利远远大于弊的。

2.应该经常换降压药,不然会有危害或产生抗药性:错。

解答:如果一个降压药物在治疗过程当中,降压有效,效果明显,本人又能够耐受这种降压药物,我们不建议停用。当然,每一个药物都有它的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如果在适应症内,这个是可以用的。如果在治疗过程当中,出现了这种药物的禁忌症,这个必须需要更换。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降压药物不断地推陈出新,如果有更好的适合自己的药物是可以更换的,如果没有以上情况,不建议频繁更换降压药的。

3.血压已经降下来了,就可以停药了:错。

解答:关于降压药物的长期应用问题。高血压病我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呢,就是找不到病因的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就是能够找到病因的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如果是能够找到病因,我们去掉病因。这种高血压病是完全可以治好的。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往往是没有明确的病因,所以说我们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时候,只是对症治疗。那只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压。但是对于引起高血压的病因,我们不清楚,所以呢,我们就没有更好的办法根治,也就是说原发性高血压只能对症治疗,一旦停药血压会再次增高,所以要终生用药。

高血压病分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病因明确,多数人会在原发致病因素解除后,血压逐渐正常,不需要再服用降压药。但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是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往往是没有明确的病因,目前只能对症治疗:降血压。降压治疗是个长期的工作,如果血压一降下来就停药,高上去再服药,这样会造成血压起起落落,高高低低,对心脑肾血管的危害更大,极易造成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

4.我按医生的医嘱吃着药呢,血压应该不会高,不用监测血压:错。

解答:首先,能按医嘱坚持服药,这是必须要肯定的,其次,如果服药期间对血压放任不管,不去监测,很有可能血压仍在/90以上,甚至更高,而个人却没觉察,成为无效治疗,无效治疗等同于没有治疗,高血压危害仍然存在。为了方便监测血压,因此建议自购家用血压仪,每天一次测血压,血压稳定后,每周一次自测血压。2-4周一次复诊,服药2-4周仍不达标,建议经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原药加量或更换药物,还可以联合应用另外一种药物,血压达标后1-3个月复诊一次。

5.年轻人壮,不要吃药,长期吃药会有依赖:错。

解答:高血压多发生在45岁以上中老年人,近几年,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的压力增大,中青年高血压比例不断增加。长期血压高于/90mmHg,大动脉弹性会变差,外周血管顺应性和血管张力会变差,相对于无高血压的同龄人,动脉硬化会过早发生。如果不吃药能把血压控制达标,也是可以的。年轻的初发高血压患者,血压在/以下,根据患者意愿,可以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的方法,观察3个月,血压仍未达标,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仍配合生活方式干预。服药的目的是降压,是保护心脑血管,只有按时服药,有效降压,才能避免高血压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不存在药物依赖问题。另外,如果高血压发病年龄较早,小于30岁,无家族史,血压显著升高,并且伴有全身症状,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6.不管什么降压药,每天只吃一次:错。

解答: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半衰期,根据药物的半衰期,药物有长效、短效之分,顾名思义,短效药物作用时间短暂,需要每天服用至少三次;长效作用时间长,可以每天一到两次服用。短效药物如果每天服用一次,作用时间不能够覆盖全天24小时,造成血压不稳定,高一段时间,低一段时间,吃药后正常,药效过后血压上升,一天当中血压高高低低。这种治疗方法也是不容易达标的,也是不可取的。因此,为了24小时血压平稳,建议按照医嘱或者说明书服药,不愿意一天多次服药的患者可以选用长效降压药。

7.虽然血压高,但是我不难受我就不吃药,感觉头晕头痛再吃药:错。

解答:只要血压高于/90mmHg,甚至有一些人血压在/80mmHg以上的时候,血管的弹性和韧性就开始变差,血压越高,这种情况越严重,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就越大,一项研究指出,血压从/75mmHg到/mmHg,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翻倍。

因此,只要血压高,不管有没有症状,都要及早开始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使血压平稳达标。只要没有不适宜的情况,在整个的降压治疗过程中,生活方式干预都要贯穿始终。

8.我吃着降压药呢,烟酒不用戒:错。

解答: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多种有害物质,会造成血管内皮损伤。高血压也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原因,两种危害相加,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

少量饮酒(每天不超1两白酒)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酒后短时间内(一两个小时以内)有扩血管的作用,但是长期大量饮酒(每天2两以上),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也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因此,高血压患者长期大量饮酒,血压更不容易控制。

9.高血压的人太多了,是常见病,已经不是病了,治不治疗无所谓:错。

解答:的确,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发病率25.2%,发病人口达2.7亿人,60岁及以上超过一半人患高血压,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呈现低龄化趋势。但是,高血压患病率的增加意味着全社会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的增加,意味着因高血压导致的致残、致死人口会增加。因此,更多的人应该去重视和控制,而不是轻视、忽略它的危害。

10我高血压,我只注意按时吃药就行,其他的不用注意:错

解答:高血压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与人们的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吸烟、喝酒、肥胖、饮食过咸、久坐不运动,以及生活不规律等都是造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证实:肥胖或者超重患者每减重10kg血压下降5-20mmHg,坚持规律运动可以使血压下降4-9mmHg,控制食盐摄入,可使血压下降2-8mmHg。一级高血压(~)/(90~99)mmHg,有部分人群仅通过生活方式治疗就可以控制达标,足可见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因此,高血压人群一定要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服用降压药,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预期目标。

11老年人高血压诊断标准以及控制标准都可以随年龄增长而放宽:错

解答: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18岁以上成年人的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诊室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90mmHg,老年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亦是如此,指南同时也指出:65~79岁老年人血压控制目标:血压应小于/90mmHg。如患者可耐受,则可降至/90mmHg以下;8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压控制目标:小于/90mmHg即可(收缩压在~mmHg)。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会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如果再加上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加大,因此控制目标不宜放得过宽。12我是遗传性的,父母都有高血压,治疗也白搭:错

解答:高血压的发病既有遗传因素的影响,又有环境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在两者所占比例上,遗传因素约占40%,环境因素约占60%。环境因素包括个人的生活方式及精神压力等方面。从以上比例看,纵然个人有高血压家族史,如果改变了不良的生活方式,生活工作规律,合理用药,高血压还是可防可控的。但是如果经积极治疗,至少服用了三种降压药,血压仍奇高,血压在/mmHg以上,又是青年人,也不要气馁,建议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可能诱发的因素。

黄磊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在哪里如何治疗
白癜风如何确诊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suimenye.com/fbyy/3070.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