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
吴伟康(中山三院中医科教授)
每年夏天都是高血压加重的季节。去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广州市15-69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5.1%,即每7个人中有1个高血压病人。高血压病人越来越多是毋庸置疑的。
如何防治高血压也是社会 中医认为,同诊断为高血压,可能是阴虚阳亢,可能是痰湿壅盛,可能是阴阳两虚,还可能是肝火亢盛,这就要中医望闻问切、辨证施治。
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医院中医科吴伟康教授在由卫生部医药科技发展中心联合诺医院“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全面管理工程”会议上举例称,对应地,阴虚阳亢的高血压适合吃知柏地黄丸,而痰湿壅盛的适合吃半夏白术天麻汤。
吴伟康教授还表示,指望吃中药就可以不吃高血压药物是不可能的,目前还没有中药的降压效果能匹敌西药。但是,中药可以稳定血压,还能兼顾高血压的其他病理环节,和高血压药物组合使用,效果更好,还能保护心、脑、肾器官。
吴伟康教授将之形容为“一网多鱼”,而单纯的西药则是“一竿一鱼”。“先吃西药降压,再上中药,让血压稳定1-2个月后,在严密的血压监控下,逐步减少西药的剂量,有可能的还能撤药。”
专家同时表示,通过养气安神抗焦虑的中药,让一些血压波动大但怎么用药都效果不佳的病人,也取得了好的效果。
治疗高血压要分期,一期高血压不用药
“80%的高血压没有表现,感觉不舒服时,通常已经是第二、三期了。”吴伟表示,高血压防治,不要等到心梗、放了心脏支架后才开始治疗。
吴伟康称,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最初都只是功能上的变化;继续发展就出现了动脉结构的改变,硬化、脆性变大;持续发展则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最后引致死亡。
高血压病人若不控制血压,5-10年甚至更短时间可以出现轻、中度肾小球动脉硬化,30%的尿毒症源自高血压。
“该不该吃药、什么时候该吃药,一方面是看硬指标,即血压值;另一方面是看软指标,即有多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体重过重、钠盐量摄食过多、运动量不足、过度饮酒、吸烟、心理压力等。”
专家表示,软指标更重要,对早期病人来说,管理好血压,可以不用药。
不吃药是每个病人都希望的,一期高血压病人及时管理,改善生活方式、通过中医中药改善体质。“一半以上的早期病人可通过这种办法不吃药。”
专家举例称,肥胖的一期病人,通过锻炼可舒缓血管紧张度,血压就可降到正常水平;二期高血压也有逆转的可能,需要及时干预;三期高血压则注重坚持治疗,并处理并发症。
专家意见:老火汤不适合大多数高血压病人
专家表示,汤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部分,广东天气炎热、潮湿,广东人爱喝汤,但对高血压病人来说,喝汤有利有弊。
老火汤(煲两小时以上):不适合高龄、有痛风、尿酸高的高血压病人,对肾、心衰的病人来说尤其不宜。
中火汤(煲半小时左右):选择适合的汤料,可以起到一定的降压作用。
清滚汤(一滚就上):荷叶、薏米、崩大碗滚的汤,有利尿、降压、清热、祛湿的作用,尤其适合体壮、吸烟、喝酒的高血压病人饮用。
另外,喝汤选的汤料要辨证。肝肾虚的高血压适合用淮山、枸杞、杜仲煲汤,气虚者适合用黄芪扩血管、利尿、降压,配合活血化瘀的田七煲,除了降压还能活血。
本文来自《新快报》,记者梁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