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常见慢性心血管疾病,而中国高血压的控制率目前仅为16.7%,医院血压控制率不足35%,提高血压的控制率仍然是我国血压管理重中之重。基于药物基因组学技术的高血压个体化血压管理,以血压管理为核心,以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避免不良反应、改善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为目标。在高血压患者中降压药物疗效、代谢速率和不良反应的个体差异与药物基因组学存在紧密的联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适逢第二届中国医师节及中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及山西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高血压精准管理论坛暨《中国高血压患者基于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药物基因组学检查和管理》项目”山西地区启动会于8月18日在太原龙城国际饭店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山西省卫健委副主任冯立忠、医院党委书记刘春及副院长韩清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胡松年教授、医院孙宁玲教授、医院王鲁雁教授、医院的参会代表。我院是晋中市唯一一家授牌单位,我院老年病科在《中国高血压患者盐摄入临床表型与盐敏感基因分布调查》项目中获得优秀执行奖。首先,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胡松年教授阐述“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个体化用药指导”,指出该项目是通过基因组学专家、临床医学专家、临床药学专家的深度参与和充分协作,筛选个与慢病常用药物相关的所有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体、药物靶标等基因,完成了对目标基因全序列的检测和分析解读,不仅能验证已知,还可以发现未知突变,具有极高的临床科研价值。继而由医院孙宁玲教授讲诉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高血压精准血压管理,为大家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当循证医学遇到精准医学”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如何借助药物基因组学技术来甄别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如何通过改变传统依据不良反应调药的方式将精准医学的精髓深入到临床慢病防治中去。由医院王鲁雁教授介绍项目实施方案,包括该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入选标准、具体步骤以及报告解读。参会人员对该项目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合影留念,最终达成一致共识——改善药物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将“千人一药”模式转变成“一人一药”,根据患者自身的基因型选择最佳的用药方案和治疗剂量,已成为临床慢病防治的一个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尚缺乏中国人群在基因多态性和突变频率方面的基础大数据,国际已知大多数药物反应的基因位点是基于欧美人群的研究结果,缺乏中国人种适应性的药物临床研究,因此通过本项目构建中国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人群的药物基因大数据库,助力中国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发展我们责无旁贷,我院老年病科郭江林主任签署了该项目协议,旨在为国内高血压基因研究工作提供晋中市数据。
文图李婧
审稿郭江林
医院宣传科
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suimenye.com/fbyy/6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