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高血压发病原因 > 发病原因 > 健康科普行动高血压的健康生活指南,收藏

健康科普行动高血压的健康生活指南,收藏

发布时间:2021-7-30 11:19:14   点击数:

健康科普行动

《健康中国行动(—年)》指出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我市“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年要实现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这一指标。

为进一步提升全面健康素养水平,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与石家庄广播电视台(FM91.5农村广播)特别开办《健康教育专题栏目--健康科普行动》,每周日早7点播出,面向城乡居民大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强化个人的健康责任意识。

本期健康科普行动特别医院老年病科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张文亮为您普及健康知识。

本期专家:张文亮

现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河北省工作组成员,国家高血压专病医联体河北分中心专家组成员,河北省医学会老年病专业青年学组副组长,石家庄市高血压质控中心主任委员。

高血压

高/血/压/的/生/活/指/南

01

哪些情况属于高血压

目前,我国有超过2.7亿的高血压患者,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更是接近万例,高血压也堪称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高于正常值,其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3次非同日测量血压值均高于正常,即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高血压。

02

高血压的主要病因

遗传因素

双亲无高血压、一方有高血压或双亲均有高血压,其子女高血压的发生几率分别为3%、28%和46%。

年龄

高血压的发生与年龄有明显的相关性。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上升,来自于国内的新近研究显示,18-24岁组患病率最低为9.7%,35~44岁组为26.7%,45~54岁组为42.1%,55~64岁组为57.1%,65~74岁组为68.6%,75岁以上组患病率高达72.8%。

钠盐摄入过多

钠盐摄入过多可导致血管平滑肌肿胀,管腔变细,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同时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荷和肾负担,进一步引起肾排钠障碍,容量负荷增加,导致血压升高。来自针对国人的研究数据表明,膳食钠盐摄入量平均增加2g/d,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和12mmHg。

高血脂

一方面,高血脂状态下机体总脂肪量增高并导致氧的摄入、输送量增加,这一过程加重了心排出量的负担,最终造成周围阻力和血容量增加而引起血压持续升高;

另一方面,高血脂同样会对糖代谢造成负面影响,由此导致的糖耐量异常和高胰岛素血症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易并发高血压。一方面,长期高血糖对动脉内膜的损害导致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阻力增加。另一方面,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使肾脏调节血压的功能下降,从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另外,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共同的发生机制,因此在约50%的高血压人群中合并有糖代谢异常。反之,在约60%的糖尿病人群中患有高血压。

吸烟

既往多项研究证实吸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与不吸烟者相比较,吸烟者患高血压的危险增加1~2倍,其机制可能与吸烟具有促进内皮功能损伤、促进氧化应激及激活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壁内膜增厚、血管弹性改变以及小血管痉挛的作用有关。

饮酒

多项研究表明,常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不饮或偶尔饮酒者,饮酒量越多,高血压患病率就越高,提示长期大量饮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03

高血压的症状

大多数患者起病隐袭,缺少典型的症状。有的患者可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后颈部不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和失眠等。当出现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时,可表现为相应的临床症状。

妊娠期高血压:由妊娠诱发,主要症状为蛋白尿、水肿,严重者可发生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婴幼儿高血压:表现为烦躁、过于兴奋、夜间尖声哭叫、生长发育迟缓等。

更年期高血压:可表现为腰膝酸软、四肢浮肿等症状。

特殊诱因导致的高血压会有其特殊的症状,如肾性高血压可出现腰背或肋腹部疼痛。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长期无症状,仅于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血压升高,或因并发症就诊时才诊断为高血压。

04

高血压的预防

少吃垃圾食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控制能量摄入,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这类糖属于单糖,易引起血脂升高。

限制脂肪的摄入,烹调时选用植物油,多吃海鱼,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可延长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风。

适量摄入蛋白质,每公斤体重1g为宜。如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带、莴笋、牛奶、酸牛奶、虾皮。

限制盐的摄入量,每日应减至6g以下,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等。

高血压控制好了可以减药,但停药需谨慎

有些患者吃药后血压控制不错,或到夏天发现血压有一定程度或明显降低,此时往往自行减少降压药用量,甚至停药。几天后发现血压重新升高,又重新服药或增加药物剂量。这种做法很不科学,甚至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降压方案的确定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在夏天,随着人体对气温逐渐适应其血压可以重新恢复稳定。如果血压降低过于明显(例如低于/70mmHg或有头晕、眼前发黑等低血压症状),则需咨询医生,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血压持续低于/60mmHg则需要暂时停服一两顿药,待血压回升后在医生指导下重新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并且从更小的剂量开始用药。

只有如下3种情况有可能停药:

1、继发性高血压,基础疾病治愈后,血压可以恢复正常,从而停用降压药。

2、有些患者的高血压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明显关系,如果能够纠正肥胖、缺乏运动、食盐摄入过多、酗酒、生活不规律等不良饮食,血压可能降至正常水平,从而停用降压药。肥胖者减肥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3、高血压患者如果发生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心脏射血能力显著降低,血压也会随之下降。这些患者可能需要停用降压药,但这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状况。

《健康教育专题栏目——健康科普行动》

播出时间:每周日7:00~7:25播出频率:FM91.5收听方式:1、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suimenye.com/fbyy/7557.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