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高血压发病原因 > 发病原因 > 高血压患者注意小心这种终极并发症ld

高血压患者注意小心这种终极并发症ld

发布时间:2021-11-17 14:49:58   点击数:

我们身边总会看到一些这样的高血压患者

有了高血压还“高了就吃药,不高就不吃”

这样子,说不定就被“不定时炸弹”

主动脉夹层这一恶魔盯上!

一天晚上,王先生正驱车在下班的路上,忽感胸背部一阵撕裂疼痛,大汗淋漓,医院。

大夫做了一系列检查,心电图提示心脏下壁心肌梗死。结合王先生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大夫初步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但王先生此时疼痛范围扩大到腹部,呼吸困难,治疗中,心电图也没有心梗特有的动态演变过程,也没有心肌酶的明显升高。显然“心肌梗死”这个诊断很可能是错误的。会诊的大夫们提出心脏彩超检查,很快彩超提示升主动脉增宽并有内膜分离。

这个来势汹汹的神秘杀手终于初见端倪,经过增强CT的确诊,大夫们终于锁定了元凶——主动脉夹层,医生马上给予紧急主动脉夹层修复手术,阻止了主动脉的撕裂大出血,避免一场悲剧的发生。事后回顾发现引发此次危症的幕后操纵者竟然是——高血压。

主动脉夹层死亡率极高,从发病开始,每过一小时,死亡率将增加1%,也就是说48小时之后,只有一半的患者存活。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大约为3-5/10万,近些年夹层发病人群有明显增多趋势。在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高血压是导致主动脉夹层的最主要原因,大多数患者都诉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并且血压没有规律的监测和控制。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监测和控制血压呢?

发生主动脉夹层该怎么办呢?

看专家来详细解答

↓↓↓

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

郑智

郑智

留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获德国医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国际附属会员、国际血管联盟(IUA)中国分部胸主动脉专业委员会委员、亚洲心血管及胸腔外科学会(ASCVTS)会员、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心胸血管疾病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倡导医学人文与医学科普相结合的治疗理念,获年全国荣耀医者人文情怀奖。

了解更多

常用4个“昏招”,小心招惹主动脉夹层!

“昏招”1:估计血压高低,凭感觉用药

有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不适症状,高血压就不用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

  

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血压明显升高,但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直到发生了脑出血,才有了“感觉”。

  

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不是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因此,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不能“跟着感觉走”。

“昏招”2:担心“抗药性”,拖延用药

很多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遵医嘱服药,担心降压药会产生“抗药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趁现在症状不重就不用药——这都是非常错误、十分危险的观念。

  

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除非早期的轻度高血压,通过严格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降压达标者不需要用药外,其他患者都是越早服药治疗获益越大。

  

血压升高的主要危害是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损害心、脑、肾等多个器官的功能。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心、脑、肾损害,其远期预后越好;不要等到发展到心、脑、肾脏器受到损害时再用药,那时,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昏招”3:血压正常就擅自停药

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已治愈,而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

  

高血压和伤风感冒不同,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通过综合治疗被控制,这就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压药,“坚持服药是高血压患者的长寿之路”。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

  

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小心地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一般只对那些能够严格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可以减药量;在减药的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压的变化。

“昏招”4:只服药,不监测血压

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不   

其实降压原则非常强调个体化用药,其中一项便是坚持定期对血压进行监测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联合用药,才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

欲了解更多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suimenye.com/fbyy/8051.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