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高血压的特点
高血压病是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机能日渐衰减,受动脉硬化、血管壁弹性减弱等因索的影响,患高血压病的人也就逐渐增多。一般认为,高血压病是老年人衰老过程中的一种很难避免的变化;同时,高血压又是老年人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中风)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据对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的分析来看,老年人高血压病大多数发生在50~79岁之间,且以60~69岁为最多;从血压升高的情况来看,50~59岁者的血压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而60岁以上者则以收缩压升高为主,故老年人的高血压病多为高收缩压性高血压,从并发症来看,以并发脑血管病、冠心病者为多,而脑血管病又以“出血性中风”的发生机会较大。
有人对60~69岁高血压病患者随访调查发现,收缩压小于毫米汞柱者,10年间(~年)的死亡率为50%,而收缩压大于毫米汞柱者,其死亡率达88.5%,舒张压小于60毫米汞柱者,死亡率为9.1%,而舒张压大于毫米汞柱者,死亡率达%。由此可见,高血压病对老年人的健康、生命的危害极大,且血压越高危害越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老年人在生理功能上的衰老,从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及肾脏的排除能力,并使药物的效果明显地减低。从临床观察,医生为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所开的处方较多,老年病人也易误解和忘记医嘱,因此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多。
60岁以上的病人一般较青壮年人的药物不良反应要多2~3倍。而且利用药物来控制血压的效果,老年人要比年青人显著降低。再者,有不少的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直到心脏病大发作或中风发生之前,可以毫无症状。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注意的。
高血压也是中、青年人的一种不容忽视的常见病。据统计,高血压的患病率在青年人中约占5%,其中有80%左右为高血压病,余为症状性高血压。
青年人高血压的特点是:
1、症状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一般比较偏高,尤其是青少年患症状性高血压者,要比中年人、老年人为多。
2、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因发病时间较短,内脏功能受损较轻,但血压的波动性较大。
3、部分青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可迅速升高,甚至可发展成为恶性高血压,或形成耐药的顽固性高血压。
另外,高血压病的发病年龄以30~60岁为多见,而第一次发现高血压的年龄高峰为40~49岁的中年人,多数又属于第二期或接近第三期者。由于中年人的工作、生活一般都比较繁忙,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减少,又是容易发胖的年龄,所以中年人的高血压是处于该病发展的重要阶段时期。
中、青年人高血压,有不少患者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虽有某些临床症状而往往又多不引人重视,相当多的人只是在偁然的体格检查中才被发现。因此,对中、青年人中的高血压患者,应注意加强对血压的测量观察,特别是对其父母兄弟姐妹中患有高血压病的人,更应引起注意。一旦发现高血压,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很容易发展成动脉硬化、甚至有发生心脏扩大、冠心病或脑血管病等并发症的可能。
临床经验证明,对中、青年人高血压患者,如能采取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的措施,不仅能延缓高血压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其预后也比不采取防治措施者为好。所以,处于高血压病情尚可以控制的中、青年人患者,要珍惜自己的健康,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方法。
过去,人们一般认为高血压不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但资料表明:目前有高血压或高血压倾向的儿童及少年,比过去所认为的要多。国外有人统计,到高血压诊所来看病的13~19岁的少年中,约有55%的人是高血压;父亲或母亲或父母亲有高血压的黑人少年或肥胖少年,都似乎处于易患高血压的危险中。
研究表明,儿童从出生到十几岁,其血压值是逐渐升高的;15岁少年的血压正常值,对于一个4岁的儿童来说可能是非常高的,明显低于/90毫米汞柱的血压,对儿童则可能是异常高的。
一般小儿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大致为:儿童期高于/90毫米汞柱,幼儿期高于/80毫米汞柱,新生儿期高于90/60毫米汞柱,早产儿高于80/45毫米汞柱。据临床观察,症状性高血压在小儿高血压患者中约占80%左右;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小儿高血压病人,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对于小儿高血压的观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要提高对下列症状的警惕性,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高血压和采取进一步的检查来明确诊断:不明原因的惊厥,头痛,呕吐,头晕,视力改变,呼吸困难,脉搏减弱,浮肿,反复尿路感染、多尿,消瘦、乏力,兴奋不安,行为障碍等。婴儿期高血压,可表现为循环呼吸窘迫及神经系统症状。
如果追溯高血压病的发病史,实际上有不少是从儿童期即已开始,特别是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因此,在未成年时期就早期发现、并早期控制高血压,不但有可能改变成年期高血压病的发病过程,而且对于减少或避免将来发生并发症,甚至可能得到治愈,是有重要意义的,
高血压的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