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高血压发病原因 > 原因办法 > 得了高血压需要一辈子吃药吗

得了高血压需要一辈子吃药吗

发布时间:2022-6-30 20:13:30   点击数:

我们不需要再反复强调高血压有多么常见,谁周围的亲戚朋友找不出一个高血压的?很多成年人都患有高血压,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体检、义诊,总是一查一大堆。据估计,只要寿命足够长,几乎所有人可能患高血压病。

正是由于这个病如此普遍,每一个医疗骗子都想靠它捞上一笔,每一个自以为是的外行都想对它侃侃而谈。

作为心血管专科医生,在此明确表示,基于最可靠的证据,(原发性)高血压几乎都需要终身服药。请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不要再听信那些谣言。

(以下提到的「高血压」如无特殊均指「原发性高血压」,即绝大多数人所患的类型)

究竟几个疗程才能治好高血压?

原理决定其难以根治

高血压最重要的病理变化发生在遍布全身的小动脉。简单说,就是小动脉们因为各种原因普遍挛缩、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失去弹性,使血流通过时遭遇更大的阻力,正常的压力已经不能让血液正常通过这些小动脉,血压就高起来了。

图1高血压本质上是小动脉不可逆的病态改变

(图片由作者提供)

关键是,这些变化是质变,是不可逆的!

当代几乎所有针对高血压病的正规治疗都基于药物,都是瞄准「控制」而去,而非「根治」。既然是控制,那就没有「疗程」之说,而是永远都边治疗、边评估、再调整。那些试图通过简单的方法,或者「几个疗程」,就宣称能「根治高血压」、「永不复发」的,都是骗人的。

没感觉就不用降压了呗?

降压是为避免更严重的问题

有人问,为什么非得降压呢?简单来说,降压不是为了血压本身,而是要避免更严重的问题。

因为如果血压长期控制得不好,异常升高的血压对全身各个器官都极具破坏性,尤其是心脏、大脑、肾脏、眼睛。

这些损害的结果,都会严重影响寿命和生活质量。血压每上升20mmHg,死亡风险就会翻一番。

所以——1.高血压需要降压,否则你会面临很多危险。2.降压的效果需要长期规范地测血压来监测,不能凭感觉,要看数字。3.降压效果不好时,要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直到达标。

究竟需要将血压降低到多少才最好,这个因人、因病情而异,对于多数人,都是收缩压mmHg以下,舒张压90mmHg以下。而对于60岁以上,或者同时罹患肾病、冠心病等的患者,又有各自不同的降压目标,具体遵从医嘱。

健康生活就能不吃药了吧?

良好习惯难以替代吃药

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运动、减肥、戒烟、低盐低脂饮食……这些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改善高血压和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大的帮助。于是又出现了一种观点,认为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高血压患者就可以避免吃药了。

这种说法过于乐观。

实际上,这些生活方式的效果远没有厉害到「治疗」高血压的程度。对于这些措施,都有很多的研究。我们把效果汇集成表格来看:

(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注意,表格中的降压效果,是不可以叠加的哦!也就是说,假使你做好了全部以上的项目,完全绿色健康地生活,也只可能让早期、轻度的高血压回归正常。

换句话说,我们建议胖的病人减肥(尤其是减肚子),建议不要吃咸,建议每个人都多运动锻炼,这对病情肯定是有好处的,但对于很多高血压患者来说,这仍然不够!

而且,假如不吃药,带着很高的血压去运动锻炼,也是容易出现心脑血管急症的!生活方式与药物治疗相互配合,谨记!

高血压不是可以「根治」吗?

这恐怕跟你没关系

极少数的以高血压为表现的疾病的确可以根治,比如早期的主动脉缩窄、嗜铬细胞瘤等等,做了手术也许就恢复了正常血压。但这是因为这些「高血压」是其他原因导致的,而这些原因可以根除,所以是「继发性高血压」,跟本文探讨的「原发性高血压」完全不是一回事。

此外,早期、轻度的高血压,也许(仅仅是也许)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加上良好的生活方式,能逐渐减少药物剂量,甚至脱离降压药都能维持正常血压。

但具体到你的情况,未必是这样,还是要看效果,切莫自欺欺人。

高血压到底要吃多久药?

血压波动才是最有害的

有太多的高血压患者都是这样做出了大事:吃了一段时间降压药,量血压,看到血压正常了,就不再吃了,或者过一段时间又吃。

事实上,比起血压高,血压波动才是最有害的。

这种方式会导致血压剧烈的波动,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弹性和调节能力比正常人差,血压的剧烈波动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被缓冲,这是非常危险的,其发生脑出血/脑梗塞的危险可以高达血压控制良好者的6.2倍!

当代较新的降压药,规范使用的副作用都很小,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都没有问题。而擅自中断治疗或减量的后果很严重!

高血压需要一辈子吃药吗?这个问题其实难以一概而论,只能说,医生让你停,你才能停;医生让你减,你才能减。

实际上,对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终身服药都是难免的。但千万别觉得灰心,长期规范的治疗下,高血压患者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生活;而脱离了规范治疗的患者,才真是危机四伏。

临床表现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症状与血压升高的水平并无一致的关系。

目前国内高血压的诊断采用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80正常高,值~~89高血压≥≥级高血压(轻度)~~级高血压(中度)~~级高血压(重度)≥≥单纯收缩期高血压≥,90

如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标准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

血压水平

1级2级3级无其他危险因素低中高1-2个危险因素中中极高危≥3个危险因素或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高高极高危有并发症极高危极高危

极高危

1.治疗目的及原则

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1)改善生活行为①减轻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

(2)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2.降压药物治疗

(1)降压药物种类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2)治疗方案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suimenye.com/yybf/864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