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60岁的黄先生正准备吃晚饭,突然左手的筷子掉到了地上,想起身去捡,却发现左腿抬起来很是费劲;不过黄先生坐了几分钟后就好了,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
1个多小时后,黄先生再次发现左侧的身体不听使唤,十几分钟后情况又缓解了。这次黄先生依然没有多想,只觉得是最近太累造成的。直到半小时后同样的情况再次出现,他才察觉不对。随后医院。测血压发现,黄先生血压高达/毫米汞柱,CT结果显示脑梗塞。
得知引爆脑梗的“幕后黑手”竟是高血压,黄先生傻了眼,平常不注意控制高血压,竟然造成了脑梗塞。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非同日三次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不能确诊,需随访观察。
什么是脑梗塞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严重的有可能造成半身不遂、四肢瘫痪、甚至死亡。
脑梗塞作为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高血压是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
据报道,71%的脑梗塞都有高血压病史。而没有症状的高血压,发生脑梗塞病的机会约为正常血压者的4倍。同时,研究中还发现,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升高,对脑梗塞的危险性都很大。
高血压是如何引起脑梗塞的
我们人体动脉血管的管壁分三层,最内部一层膜很光滑、很严密。如果常年高血压不加以控制,持续高压的血流就会使血管内膜破损,产生小缺口。
我们的血液里都有胆固醇,身体健康的人胆固醇难以进入血管壁;但是当血管内膜被高血压破坏后,胆固醇就会乘机进入其中,并越积越多形成斑块。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斑块就会越长越大,导致血管腔明显狭窄,就会发生脑缺血。如果斑块突然破裂,就会在这个位置形成血栓,使血管腔完全闭塞,相应区域的脑组织就会因持续的严重缺血而发生坏死,这就是脑梗死。高血压是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71%的脑梗塞患者有高血压。
此外,常年高血压控制不佳,还会导致心房扩张,增加房颤的发生率。房颤,也是引起脑梗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预防脑梗塞
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两条腿”,有了这“两条腿”,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才能健康地行走在幸福生活的大路上。但要想走得远、走得久,还得控制相关的高危因素。
1、减少血压大幅波动
很多高血压患者在应用降压药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到正常,就以为病治好了不再吃药;结果停药后血压又升高了,于是再用药物降压。这种间断和无规律的治疗,不但会造成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而且还加重了动脉硬化和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患者应注重控制血压,减少血压大幅波动,保持平稳的血压达标状态。
2、控制血压预防脑梗塞
将血压控制在/90mmHg以下作为降压目标,在可耐受的前提下,可进一步降至/80mmHg的理想血压水平,可更好的预防脑梗塞。
3、控制高血脂与高血糖
高血脂与高血糖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还会直接导致人体器官的损害。高血脂与高血糖虽然不能根治,但可以控制,所以此类患者一定要坚持规律服用相应药物,把血脂及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
4、规律的生活作息
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不吸烟或戒烟,限制酒精及过高食盐摄入量,摄入富含钾的蔬菜及水果的饮食,规律体育锻炼和控制体重水平等)是血压管理的重要手段;此外,应保持愉悦的心情。
5、及时补充叶酸
H型高血压患者中叶酸水平较低,我国H型高血压的发病率在高血压患者中占到75%,发生脑卒中的机率较单纯存在高血压的患者高出大约5倍,较正常人高出25至30倍,建议此类患者每天补充0.8mg的叶酸。
由此可见,发生高血压后一定要坚持长期治疗,无论有无症状都不能掉以轻心。长期有效的控制血压,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发生脑梗塞的风险。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们的24小时客服热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