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7日是“中华老年痴呆防治日”,9月21日是“世界老年性痴呆宣传日”。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痴呆症的患病人数逐渐增多。继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脑卒中后,老年痴呆症已成为老年人的第四大“健康杀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阿兹海默症组织发布的报告,人们对于该病的发病原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与老年痴呆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大家回想下,我们的父母是否也有这种情况?如果有,请多 根据国际阿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组织上周二发布的数据,全球估计有万人患病。由于全球范围内人类期望寿命延长,患病人数有可能在年翻番,在年达到目前的三倍。
报道显示,在第六个世界阿兹海默症年度报告中,也有一些积极消息。对于这种导致人体逐渐衰弱的疾病,人们首次开始对其发病原因及影响有明确认识。根据相关国际组织的认识,对心脏有益即同时对大脑有益。更为特别的是,现在已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减少烟草使用量、更好地控制、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都有助于改善阿兹海默症患病风险。“考虑到患者人数及目前并没有有效疗法,人们如何能够减少患病风险或尽量延缓疾病进展进程便显得颇为重要,”国际阿兹海默症组织执行董事MarcWortmann解释。
老年痴呆的发病可能与血管因素有关,单纯的老年性痴呆是比较罕见的,多多少少都与一些血管因素相关,而且可能会加重老年痴呆的发病过程。至于吸烟,可能会导致血管病变,从而引起老年痴呆,其他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是十分明确。
“最近爷爷总是忘事,一个问题来回问,问好多次,还经常乱发脾气。”9月17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内,赵先生带着80多岁的爷爷前来寻诊。医院检查,爷爷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又名老年痴呆症)。
目前,人们对于老年痴呆的认识仍然十分局限,甚至当家中有长者患了此病也没有察觉。如果老人记忆明显衰退,那么可能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某医院杨主任表示,要将老年痴呆症拒于门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相当必要。
危害老人的第四大“健康杀手”
3年前,赵先生发现爷爷经常丢三落四,甚至不认识回家的路,“一次,爷爷在海口东湖附近迷路了,全家人都找疯了,幸亏民警帮忙把他送回了家。”目前,要采取药物治疗配合康复治疗方法,帮助老人慢慢恢复记忆。
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症,是一类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为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为老年性痴呆。数据显示,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约有万之多,占世界老年痴呆症总数的四分之一。
预防意识淡薄,缺乏有效药物
杨主任表示,虽然目前全国老年性痴呆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但老年性痴呆的防治仍是国际性难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就诊意识淡。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记忆力减退甚至痴呆症状,患者以及家属往往一笑处之,谓之曰“老糊涂”。直至患者完全痴呆,生活不能自理,方才引起重视,可是那时已经悔之晚矣。
二是病因尚不明。老年性痴呆病因尚不明确,但一般认为是多病因疾病。原发性的病因可能与遗传、中毒、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有关。继发性原因由脑内外已知疾病引起,如脑动脉硬化、酒精中毒、脑梗塞、内分泌代谢紊乱等等原因。
三是早期诊断难。痴呆的病理改变往往三四十岁就已存在。此时的人们由于年轻力壮,缺乏足够的重视,从而错过了治疗与发病之初的最好机会。
四是有效药物少。老年性痴呆为渐进疾病,是脑老化发展的主要结局之一。大部分的病人将难以通过药物治疗达到痊愈。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老年性痴呆的关键。
杨主任表示,老年痴呆症之所以可怕,在于它会让一个正常的人丧失感受爱、接收爱的能力,将曾经最熟悉的亲人变成陌生人。因此,面对老年痴呆症,预防重于治疗,从年轻时做起,从预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脑动脉硬化入手。
同时,要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戒烟限酒,调节饮食,加强锻炼,防止过度肥胖。进入老年后,要不断学习,加强记忆力训练,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的情绪。
常见老年痴呆的早期信号有哪些?
1、记忆障碍:常常表现为“丢三落四”、“说完就忘”,同一问题反复提问。
2、视空间技能障碍:不能准确地判断物品的位置,找不到自己的房间、床,分不清衣服的左右、反正。
3、语言障碍:虽然口若悬河,可是听者却不能听清他的话语,口吃而含糊。
4、书写困难:写出的内容词不达意,甚至写不出自己的名字。
5、失用和失认:原来可以熟练地骑车、游泳,病后不会了,不认识自己的亲人和熟悉朋友的面孔。
6、计算障碍:购物不会算账,严重的连最简单的加、减法也不会了。
7、精神功能障碍:常常出现狂躁、幻觉、性格改变等。
8、运动障碍:无目的的来回走动、到处开门、关门,大小便失禁等。
点击阅读原文北京看白癜风最好医院看白癜风的医院哪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