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说到高血压,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种老年病,到了一定年龄后才会得。实际上,高血压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在中青年人群中,也有很大一部分高血压患者。据中国-年全国调查显示,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7.9%,而在18~24岁、25~34岁和35~44岁人群中,患病率分别为4.0%、6.1%和15.0%。高血压可导致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等心血管疾病以及肾脏疾病等并发症。而对于年轻的高血压人群来讲,高血压的危害似乎更大。
据医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患高血压的年龄越早,以后发生心血管疾病和全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的风险就越高。
图片来源:Pixabay
研究人员自年7月至年10月开始,对名受试者进行了研究,统计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及健康数据等信息,并每两年进行一次随访,直至年12月或受试者死亡。在加入研究时,这些受试者均没有患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在随访期间共发生例新发高血压事件。高血压定义为血压≥/90mmHg或连续2次及以上服用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研究人员发现,高血压患者更多的是长期吸烟和饮酒人群,并且有更高的体重指数、心率、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
随后,根据新发高血压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和健康等因素,研究人员为每名新发高血压受试者匹配了一名血压正常的对照人员,以分析各年龄段高血压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及全因死亡风险。
最终,名高血压受试者和名血压正常的对照组受试者被纳入分析。根据受试者年龄,研究人员将对照组与高血压组的受试者又各分为4个小组:<45岁(例)、45-54岁(例)、55-64岁(例)、≥65岁(例)。对照组与高血压组在各年龄段人数相同。
图片来源:Pixabay
在随访期间,共发生例心血管疾病和例死亡。其中高血压组发生例心血管疾病,例死亡;对照组发生例心血管疾病,例死亡。
调整其它因素的影响后,研究人员对比分析发现,相比于血压正常的对照组受试者,45岁以前患高血压的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的风险最高;随着患高血压时年龄的增加,其危害逐渐减弱。
患高血压时年龄<45岁、45-54岁、55-64岁、≥65岁的受试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分别增加了%、62%、42%和33%;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了%、%、30%和29%,患高血压时的年龄越小,发生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就越高。
研究人员指出,中国年轻患者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显著低于年长者。但其危害似乎更大,对于年轻人而言,需要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并警惕高血压的发生。
图片来源:Pixabay
对于高血压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治愈手段,只能通过多种方式,降低血压,将其控制在目标值以下,并保持长期平稳,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风险。
除药物治疗外,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也可以明显降低血压,并将血压维持在健康范围。
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
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1啤酒瓶盖);注意隐性盐的摄入(咸菜、鸡精、酱油等);建议在烹调时尽可能使用定量盐勺,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控制体重: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内(BMI:18.5~23.9kg/m2,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图片来源:Pixabay
规律运动:非高血压人群(为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或高血压患者(为了降低血压),除日常生活的活动外,每周4~7天,每天累计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
戒烟:科学戒烟,避免被动吸烟。戒烟虽不能降低血压,但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限制饮酒,最好是戒酒:高血压患者不应饮酒,如必须要饮酒,则应少量并选择低度酒,避免饮用高度烈性酒,白酒、葡萄酒、啤酒每日摄入量分别少于50ml、ml、ml。
心理平衡:减轻精神压力,包括过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以及病态心理,保持心情愉悦。参考资料
[1]ChiWang,etal.,().AssociationofAgeofOnsetofHypertensionWithCardiovascularDiseasesandMortality.JOURNAL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