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中,高盐和高钠食物是导致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健康成年人每天的食盐量不超过6克,可较好地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除了钠盐外,引起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还有肥胖!
近二十年来,我国超重、肥胖的人群逐年增加,呈流行的态势。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中国健康营养调查发现,从年至年的17年间,成年人超重/肥胖的患病率从13.4%增加到26.4%,成年人的腹型肥胖的患病率从18.6%增加到37.4%,平均年增长1.1%。
肥胖,根据体型分为:一是均衡型肥胖,也称之为离心形的肥胖,这种体型的肥胖脂肪分布比较均匀,主要贮存在皮下,而不是局部某个部位。二是梨状型肥胖,也称为中心型的肥胖,这种体型的肥胖主要蓄积在腹部、臀部、大腿的根部,上身小、下身大,形成梨一样的外形。三是苹果型肥胖,也称为向心型肥胖,形成了上下小、中间大的苹果外形。
这些都是通过体型分类的肥胖类型,今天,我们重点说一下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肥胖,形象一点的描述,就是体型像一只梨状。腹型肥胖是指脂肪在腹部的特别堆积,表现为腰围增加。
一个简单的测试方法:后脑勺、背部、腿部靠墙站立,眼睛往下看,如果看得见自己的脚尖,还好,如果看不见,那么就有腹型肥胖了。
腹型肥胖就是我们常说的啤酒肚,腹部肥胖比臀部肥胖更危险,容易患心脏病、中风、脂肪肝和II型糖尿病。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体质指数来衡量,体质指数(简称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身高2(kg/㎡)。
我国成年人的BMI正常值范围是18.5-23.9kg/㎡;
如果≥24kg/㎡,<28kg/㎡,为超重,≥28kg/㎡就为肥胖了。
研究表明,BMI≥24kg/㎡,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腹部脂肪聚集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有这么一组新闻说:当前,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不能承受之重”。且越来越多的统计和研究显示,体重超重特别是肥胖,对健康的影响及损害不容小觑。因此,在“健康中国”建设中,体重超重特别是肥胖控制是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尤其对重点人群进行干预,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人群超重肥胖率,预防慢性病发生。
我们应该怎么做?
适当控制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含量,可显著降低血压。有几种膳食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安全地控制体重。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第一种“限制能量平衡膳食”
严格限制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需要,能量密度高的食物指的是克中包含的热量>kcal的食物,比如:核桃、芝麻、花生,肥肉、奶油制品、比萨、汉堡、牛奶巧克力、油炸食品、糖果、糕点、饼干、冰淇淋、冰咖啡/奶昔、含糖饮料等。
适当控制主食量,中餐、晚餐的主食量分别不超过克,用一般的饭碗计,约半碗。主食多选择粗杂粮,如玉米、小米、红米、黑米、紫米、高粱、大麦、燕麦、养麦等、还可以选择一些杂豆类,如黄豆、绿豆、红豆、黑豆、蚕豆、豌豆等。可以用一些薯类,如红薯、马铃薯、山药等,替代主食。
除了限制能量外,还需要兼顾营养均衡,主要是补充微量营养素,尤其是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D和叶酸。在饮食上,五颜六色的蔬菜要吃够,每天克,另外,还需要使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近些年兴起的营养代餐方法也可以兼顾体重减轻和营养均衡,但营养代餐不是万能的,必须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进行。
二、第二种“高蛋白膳食模式”
对于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单纯性肥胖患者,高蛋白膳食的减重模式更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血脂情况。
举个例子,60公斤,那么蛋白质需要量=60kg×1.5g/kg=90g,我们把它换算成食物,1个鸡蛋和ml牛奶加起来,约含蛋白质15g,剩下的75g蛋白质,主要由鱼禽瘦肉提供,以鸡肉为例,g鸡肉约含蛋白质20g,那么75g蛋白质,需吃g鸡肉,这里的鸡肉指生重,鸡肉的生熟比大约为70%,那么g生鸡肉煮熟后,大约为g,中餐和晚餐分别一半,为g。g有多少呢?用手掌法来测量一下,相当于您的左手和右手两个手掌加起来那么大小。
体重控制下来以后,我们的蛋白质摄入量要逐步恢复到正常,一般蛋白质的摄入量为1g/kg体重。
三、第三种“轻断食膳食模式”
轻断食模式也称间歇式断食5+2模式,也就是1周中5天相对正常饮食,其他2天摄取平常能量的1/4,女性约kcal/d,男性约kcal/d。要注意,断食的两天是非连续的。
举个例子,一位女性,正常饮食每天kcal,间歇式断食的2天,能量约为kcal/d,换算成食物,相当于主食不超过g,鱼禽瘦肉g(生重),非淀粉类蔬菜g(生重),油10g。也就是把一顿正餐的份量分为3顿吃。
减肥要讲科学!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我们也不能因为要预防高血压,就盲目地采用一些不当的方法去减肥,要么越减越肥,要么肥没减下来,却变成营养不良啦。
但是减肥仅靠营养还不够,定期的体育锻炼可降低血压、改善糖代谢等。建议每天至少30分钟的中等体力活动,如快步走。运动的形式和运动量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身体状况而定。减重的速度因人而异,通常以每周减重0.5-1kg为宜。不运动就会导致肥胖,建议每天坚持规律的有氧运动,增强人们的抵抗力以及免疫力;
对于饮食和运动减重效果不理想的重度肥胖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减肥药物控制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