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有身体其他方面的症状或者血压波动非常大的高血压患者,很有必要去全面检查身体,以便更好的去确定高血压类型,得到有针对性的治疗。
4、2大类型高血压的治疗是一样的吗?--NO!!!原发性高血压:一经被确诊,应采取改善生活行为如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减少脂肪摄入、补充钙和钾盐、戒烟、限制烟酒、增加运动。凡血压持续升高,改善生活行为后血压仍未获得有效控制患者,应采取使用合适的降压药物长期治疗。继发性高血压:一经被确诊,应针对原发病治疗,原发病治愈后高血压随之消失。
5、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标准都是一样的吗?--NO!!!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
近年来,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的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目前认为同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不同,因此有了血压分层的概念,即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度不同的患者,适宜血压水平应有不同。
人的血压是受多种内外因素调控的结果,其本身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以适应人的内外环境。一般来说,每天的早晨血压最高,这是因为大脑要把沉睡的人体从睡眠中唤醒来开始一天的工作,这个时候人体分泌的激素以及神经活动以兴奋为主以尽快唤醒人体,所以血压会相应升高;相应的,睡眠时的血压一般处于一天中的最低范围。如果从更大的时间跨度来看,冬季的血压一般比夏季高,这是由于温度导致的血管舒缩导致;老年人的血压往往会逐渐升高,且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血管弹性变化的结果。
6、治疗高血压的目的是?(重点!!!)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7、血压高但身体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是不是就不用吃药呢?--NO!!!有些高血压患者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认为没必要治疗。有些患者觉得自己年轻,刚20多岁就吃药太早了,也不服药。有些患者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也不用药物治疗。其实这些都是不对的。高血压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进行治疗而任其发展,会明显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研究证明收缩压降低10mmHg,中风的危险降56%,冠心病的危险降低37%。因此控制高血压对减少中风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即使没有任何不舒张的感觉,高血压对脏器的损害也是持续存在的,长期的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阻塞或使血管腔变狭窄,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而引起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中风的发生率也就越高。高血压心脏病是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的一个必然趋势,最后或者可能会因心脏肥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影响生命安全。
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以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伤;另一方面,肾脏损伤会加重高血压病。所有没有症状也需要治疗。
8、高血压患者就是血压高点吗?--NO!!!高血压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最常见严重危害:
冠心病
长期的高血压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阻塞或使血管腔变狭窄,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而引起冠心病。
脑血管病
包含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意外又称中风,其病势凶猛,且致死率极高,即使不致死,大多数也会致残,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凶猛的一种。
高血压心脏病
高血压患者的心脏改变主要是左心室肥厚和扩大,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
高血压脑病
主要发生在重症高血压患者中,由于过高的血压超过了脑血流的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因血流灌注过多而引起脑水肿。
慢性肾功能衰竭
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其中高血压合并肾功能衰竭约占10%。
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危象在高血压早期和晚期均可发生,紧张、疲劳、寒冷、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会导致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导致血压急剧上升。高血压危象发生时,会出现头痛、烦躁、恶心、呕吐、气急以及视物模糊等严重的症状。
9、高血压能防控吗?--yes!!!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对血压~/85~89mmHg正常高值阶段、超重/肥胖、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者应进行重点干预,定期健康体检,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针对高血压患者,应定期随访和测量血压,尤其注意清晨血压的管理,积极治疗高血压(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并举),减缓靶器官损害,预防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10、高血压病只要好好吃药就可以吗?--NO!!!轻度高血压患者,首先的治疗方法是非药物疗法,而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非药物治疗,尽可能地减少用药剂量,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这就是治疗高血压的总原则。
其实,科学的治疗高血压是需要从生活习惯、饮食方式、精神因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疗,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会因为某一方面的不足而影响整个治疗。在这些因素中,饮食因素是高血压病友最容易忽略但又最容易改正的。所谓“药补”不如“食补”,只要您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通过“吃饭”让高血压“低头”。
■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适当摄入低脂肪(不饱和脂肪酸)、优质蛋白质(大豆蛋白、脱脂牛奶、酸奶、海鱼类、鸡类)食物。
■限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鱼子、蛋黄、乌贼鱼等)
■提倡吃谷薯类食物(如淀粉、面粉、米、红薯等,少进食含单糖和双糖类食物,如:果糖等)。
■多吃绿色蔬菜和新鲜水果。
■多选用含钾钙高的食物。
■忌食兴奋神经系统的食物,如烟酒、浓茶、咖啡及浓肉汤等。
■饮食要清淡,不宜太咸。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