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预约 https://wapyyk.39.net/doctor/694483.html一天午后,我坐在自家附近的咖啡馆,点了一份抹茶拿铁和芝士蛋糕,翻开手边的一本《日和》杂志,看到几张日式简约风的室内家居图,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然后那个下午,我就沉浸在这本杂志里,反复看着里面的配图,幻想某天也能拥有这样一个家,那是我对“极简主义”的第一印象。再后来,看了一本日剧,叫《我的家里空无一物》。这部剧的特点就是人物少,场景少,剧情简单。女主人公麻衣是个扔东西狂,比如:扔掉了碍眼的餐桌,扔掉了结婚前带的情侣对戒,扔掉了毕业纪念相册,甚至还想扔掉结婚纪念照(因为有底片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洗出来)。麻衣喜欢整理、收纳,把家搞得和MUJI样板间一样。这部剧脑洞清奇,有一集麻衣想把自己曾经心爱的包包处理掉,活生生地演成了要抛弃一个长相厮守很久却已经没啥感觉的男伴侣。麻衣虽然酷爱扔东西,但同样也十分珍惜自己的物件,一旦拥有,就会好好爱惜。反观自己,经常因为贪便宜买一堆廉价的东西,用了几次就不喜欢了,然后束之高阁,或者买了新的之后就把它扔了,所谓喜新厌旧。有朋友说:你买的那些包包加起来都足够你买一个大牌包包了。的确如此,遇到便宜的东西,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很便宜,所以即使不喜欢,丢了也不心疼。但是如果买了昂贵的东西,就会想着要好好利用,用到物超所值。相应的,如果廉价,东西只要大体能接受就行。但是如果花了重金呢,那必须是自己喜欢得不得了,还要多方考察,觉得无可挑剔了才入手。之前看到过一个有效的购物方法:穿着能体现你8分面貌的衣服出门逛街,就不会买8分以下的次品回家了。久而久之,消费观就会大大改善,购买次数也会相应地减少。剧中有一个“扔不了东西的人类研究所”,每一集都会告诉你一个收纳小知识。所有东西都很中意,不知道从哪个扔起“推进式代替法”。也就是说赋予东西第二种使用方法。比如把自己喜爱却不用的盘子当做宠物食盘,从而扔掉宠物盘。把喜欢的东西转做他用,把没那么喜欢的东西扔掉。无论怎么收拾,房间还是很乱“同色等间距分隔布局法”。就是依照物品的颜色,按相同的间距隔开。分成三种颜色,更加有助于分类。另外,有图案和花纹的东西容易造成视觉上的混乱,尽量不要有。很多东西在扔与不扔之间,难以抉择暂且保持一段距离,先把东西放在看不见的地方,然后之后没有想起它,或者好像不需要的话,那就果断扔掉。为了收拾而去买了收纳盒,但是很占空间,反而让房间更挤了一物二用的重复使用法。收纳盒不应仅用于收纳,选择收纳盒时,试着去选择同时具有其他用途的收纳盒,比如在收纳盒上放上坐垫变成凳子,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功能重复的椅子换掉,有效利用空间。不太想添新东西了,但是看到一双想买的鞋,不买不开心遵循“买一件,扔一件”原则,从结果来说,不增加物件的数量。看到最后,我感觉这部剧简直是山下英子《断舍离》的电视剧版,这本书我也看过,作者通过参透瑜伽“断行、舍行、离行”的人生哲学,并由此获得灵感,创造出了一套通过日常的家居整理改善心灵环境的“断舍离”整理术。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这些思想,都指向了“极简主义”。最开始,我只是一个喜欢极简主义设计风格的人,但慢慢接触之后,开始认同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极简主义主要包含7个方面:欲望极简,精神极简,物质极简,信息极简,表达极简,工作极简,生活极简。前面提的日剧和书籍主要讲的是物质极简。对于生活极简,最近在读范志红的《不懂健康,难做美丽女人》,里面提到如何科学减肥,说了八项有关饮食方面的需求:1.尽可能不吃任何油炸食物和油腻食物。2.餐前20分钟喝一大杯水或淡茶,不喝甜饮料,尽量不吃零食和甜点。若非不得已,拒绝任何酒类。3.早餐吃饱,中午七成饱,晚上五成饱。除水果和小杯酸奶之外,两餐间不吃零食。4.主食用更丰富的食材,尽量少吃白米白面做成的食物。最好晚餐以杂粮豆粥代饭。5.每天吃1斤以上少油烹调的蔬菜,绿叶蔬菜多多益善。6.炒菜时适当少放油,每餐都做一两道美味的凉拌菜和蒸煮菜。7.尽量不吃加了油的主食,如饺子、煎饼、烧饼、千层饼、炒饭之类。如果一定要吃这类食物,则放在早餐食用。8.鸡蛋、牛奶、鱼虾、牛肉、鸡肉、豆制品等都可以吃,避免蛋白质缺乏,但烹调尽量用清蒸、炖煮、白煮等方法,降低炒菜油的用量。经常
一张图片的背后极简主义
发布时间:2024/1/23 18:05:19 点击数: 次